首页 > 健康資訊 > 正文

回答1:

太極拳走跨,對腰力和下盤穩定有著很高的要求,但動作較為和緩,沒有大起大落的動作,所以一般不會傷到胯。

胯”是人體下肢三大關節之一,是下肢三節之根,胯關節是腰與腿連接的重要樞紐。

胯的技擊作用很大。

拳論曰:

有不得機不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

腰與腿的靈活性關鍵在於練好胯關節。

練太極拳要求襠要開,圓撐、虛撐、虛靈,實質上是對胯骨的要求,若要開襠,胯根必須鬆開撐圓。

胯不開,襠為人字夾襠。

既不能承受體重的重壓,又不能使身體重心下降。

上下肢必然變為呆滯,特別是對腰軸的旋轉影響很大,影響爆發力的產生。

初練時,可儘量放鬆臀部和腰部的肌肉。

輕輕使臀肌肉外下方舒展,然後,再輕輕向前向裏收斂。

就像用臀把骨盆包起來,又像用臀把小腹托起來那樣。

斂臀須與塌腰、松胯、屈膝、開襠、圓襠、提肛等要求有機結合起來,這門功夫才能增進。

臀部的技擊作用是平素練出來的,左臀、右臀或全臀技擊要見機而用。

臀擊是對付背後敵方而用的。

要移步進身,將臀部貼緊對方小腹,配合手法,俯身將臀部上挑,發短暫的寸勁,使對方從我背後前翻倒地,如“閃通背”裹變炮”進步栽捶”等。

臀部也可乘勢猛坐身後敵方的髖部或膝關節,使之疼痛倒地。

用時應注意貼身猛轉,寸勁擊發,力點要准,速度要快,配合恰當,切記發後即收,保持內氣團聚。

用好腿關節,全憑胯根轉。

胯的纏絲行氣法是,逆纏絲胯催膝,膝促足,呼氣併發勁;順纏絲,胯帶膝,膝牽足,吸氣並蓄勢。

回答2:

習練太極拳時,一般初學者都會出現身體某個部位,或者全身肌肉,關節疼痛。

這種情況,有兩種原因,一種是由於姿勢不正確造成的。

另一種是正常的生理反應。

正常的生理反應,就象我們去爬山,第一天回來沒事,第二天腿痛,腰困哪樣。

練拳也是一樣的,平時沒鍛煉到的肌肉,筋骨,關節,在練拳時得到了,或者練的時間過長了,第二天就會有反應。

這是正常的,不要管,繼續練,適應了就好了。

有些練多年還會有反應。

練松腰時,腰會痛。

練到開合脅骨時肋痛。

開肩時後背痛。

開胯時屁股蛋痛。

你想,脊柱每節都練的能動,肋骨能開合,肩胛骨能向外開向前開,骨,肉,膜絡練分開,雖然是漸進的過程,但一定會有反應的。

下麵說一下胯根痛。

一種情況是,拉筋時把大腿根的筋拉痛了。

或者做下勢,蔔步,踢腿時傷到腿筋了。

以後幅度小一點,過幾個月自然會灰複的。

另一種情況是胯沒有松,做動作時胯一直用力,尖襠。

造成胯根受力而痛。

糾正方法,從左弓步轉成右弓步為例:

先松右胯成正馬步,繼續松右胯向右轉身,這時左胯也繼續松著,襠不橫移,身不起伏,左膝定住,直到右腿弓,左腿蹬直。

變成右弓步。

胯在變換中一直是松的,胯根不受力怎麼會痛。

照這樣,作雲手,摟膝,野馬分鬃,等動作時松胯了,胯根就不會痛了。

回答3:

首先是身法問題,身法做對了就不會出現問題,具體而言,即含胸拔背,裹襠護盹,提頂吊襠,松肩沉肘。

全部身法是一個整體,所以不是一個身法管一個部位,一個身法做對了不能都對,但一個做錯了就都錯了。

其次是身法也是意,而不是形。

在形上做對了,叫做立身中正,還是初級階段。

在此基礎上,要淡化外形,把一切身法要求都化為意,就達到立身中正安舒的高級階段,不再有身法任何部位不適。

還有要學習太極拳理論和中醫學知識,能夠分清練拳練功中的正常生理反應,也就是長功夫的表現,與傷病的本質差別,以便更好地發揮太極拳的養生作用,特別是當教練和想成為教練的朋友,更應該多學一點。

回答4:

在打拳時,要求起手動腳之前,無不先動腰胯,以腰胯帶動手腳。

在盤拳架過程中,時時檢查自身狀態。

如發現動作到達極限不能再進一步轉動之時,可細細體會腰胯能否再調節一下,增加活動空間。

功夫就在退無可退、轉無可轉處追求。

拳論雲:

有不得機不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

可見腰胯部位很重要,檢驗腰胯是否到位,就是要看手腳在做動作時否能充分發勁,身形在進退中是否能自如。

因此腰胯部位有酸漲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特別疼痛的話,那就是動作不到位了,建議細細觀察每個動作,請老師指正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已关闭!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