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資訊 > 正文

回答1:

從題主的描述來看,7歲的小孩應該是在上小學2年級吧。

對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說,認同成年人期望的一樣,要注意力集中於學習,難度比較大,這個問題的本質就是孩子對家長的脾性比較熟悉,在熟悉的環境裏,注意力集中於學習,就需要採取一些方法。

首先,對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學習習慣比學習成績更為重要學習習慣的本質就是學習方法和時間安排,因此,一份適合孩子狀態的學習計畫是必不可少的,針對學習的內容,列一個時間安排表,根據時間安排表,執行到位,要長期堅持。

在最初的一段時間裏,孩子一定會有抗拒或逃離的心理,在這種情況下,家長要比孩子更有堅定的執行力。

要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在學習環境上就要清除掉影響孩子注意力的因素,桌面簡單、整潔,沒有多餘的物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堅持一度時間後,孩子會慢慢適應這種時間安排,要集中注意力,就是要養成規律的學習和作息習慣。

其次,注重方法,才會有效果對兒童來說,他們記憶知識比較快,但遺忘也比較快。

小學二年級的孩子,學習的課程有三門,分別是語文、數學和英語;語文重點是字詞部分的學習,語文學習的規律就是字->詞->句->短文->文章,因此,要掌握字詞,就要讓孩子“經常”看到學習過的字詞,如何做呢?其實就是重複,重複也是有方法和規律的,具體推薦題主看看這個問題的答復《孩子學習不好該怎麼辦?英語、數學的學習和語文一樣,離不開重複。

最後,鍛煉孩子專注的能力,要從規則開始針對孩子習慣和專注能力的培養,對兒童來說,最好的方法就是“激勵”如何激勵?採取及時獎勵的方式—建議題主設計一張表,把孩子作息、生活習慣和學習狀況的要求,作為“激勵”項,每天針對孩子的表現,通過獎勵“紅花”紅心”等方式來引導孩子向著約定的方向前進。

但這種方式需要把小獎勵,累計到一定程度後,變成讓孩子更為“心動”的大獎勵,具體方式,要根據孩子的喜好來設計。

當然,如果孩子違反了規則,要有對應的懲罰措施,這個需要事先和孩子約定清楚。

總之,作為家長,針對孩子的成長,需要明確學業上,素質培養上的目標,在這個目標的指導下,結合孩子的性格特點,尋求有效的方法,勞逸結合,獎懲相符,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統一起來,與孩子的任課老師和班主任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互相協助,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內外部資源,為孩子的成長、成才助力鋪路。

回答2:

家長你好,看到你的問題,可以看出你對現階段孩子學習有一定的焦慮感。

我們首先分析你問題的關鍵資訊第一:

孩子七歲。

孩子在七歲到了有邏輯的進行思考階段,這個階段孩子可能會有對抗情緒的產生。

成人和孩子思考問題的方式通常不同,可能錯誤的思考方式會讓問題加劇。

第二:

孩子好玩、注意力不集中。

還是孩子在學習上專注力不強的表現,是孩子內因決定還是受到環境等外因的影響。

第三:

怎麼提高成績。

對於這個資訊我們不得不承認是每個家長都面臨的問題,都想要解決的問題。

成績影響因素很多,但是最終的解決因素還是從孩子自身出發。

我有一些輔導經驗,對於七歲孩子而言,可塑性很強。

對於孩子注意力為什麼不集中,我們要找到“病根”孩子注意力怎麼培養,我們要找對“方法”怎麼加強延續孩子注意力培養,我們要學會“策略”我根據個人的一些經驗,提供一點建議給你,希望對孩子有所幫助。

一、找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病根”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

注意是我們心靈的惟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經過它才能進來。

根據我的經驗,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原因一:

孩子內因,可能有多動症。

表現在,容易被外界無關因素所干擾,厭惡花心思的學習和工作。

閒不住”靜不下來,一直動,及其愛說話。

聽話的時候“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例如:

我曾經帶過一個多動症的孩子進行輔導,能讓老師崩潰。

你說東,他說西。

你在旁邊坐,他飛身出教室。

家長知道孩子有多動症的病情,卻不重視。

家長不敢主動承認多動是一種病,認為是活潑。

這樣孩子可能得不到系統的治療,可能到成年有不可挽回的損失。

原因二:

孩子內因,學習怕困難,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

孩子在七歲的時候表現自律性較差,當遇到學習困難的時候,容易“知難而退”不知道學習為了什麼,經常坐著“假學習”例如:

孩子當遇到學習苦難的時候,第一時間沒有得到解決,這時候如果他能夠解決的外部因素進行干擾,他很容易就會被容易的因素所干擾,導致“走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

還有沒有明確的目標,既然學習那麼痛苦,我為什麼要學,家長講“大道理”孩子又不懂,不聽。

孩子被迫坐著假裝學習,注意力飛到九天之外。

原因三:

家庭因素,父母的過度干預。

父母過度干預孩子的日常生活,孩子在幹任何一件事情的時候,家長永遠在身邊。

導致了孩子注意力無法專注於某件事情。

例如:

孩子在作業的時候,家長一會一趟,看看做到哪了?一會遞一個水果,一會倒一杯牛奶,一會進來提醒一下做作業要認真,一會進來問一下今天學校發生的事情。

孩子可能剛剛沉下來的心就被你的“好意”所干擾。

原因四:

家庭因素,長輩對孩子的放任自由。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家裏的掌上明珠,特別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眼中,孩子就是“小祖宗”有求必應,可能對孩子專注力的培養造成很大的困難。

例如:

孩子在玩某個玩具的時候,現在正是放他想看的動畫片的時候,孩子會怎麼辦?長輩會怎麼辦?孩子的要求肯定是我要看著電視,玩玩具。

如果孩子的爸媽關了電視,孩子一哭鬧,爺爺奶奶心裏就會炸鍋了。

開著,必須開著。

孩子想要啥我就給啥。

原因五:

教師因素,課程枯燥乏味。

由於七歲的孩子,注意力相對成人有一定的局限性。

老師不善於利用教具和無意注意轉變為有意注意等手段,讓孩子養成看一種天然的自然發展狀態。

例如:

一節數學課,老師在講課的課程中,只是按照課本的設置來講授,沒有把生活中孩子感興趣的話題進行引入。

天天念經,學生不聽。

久而久之,老師的課堂就成了一堂催眠課,學生容易出神。

孩子回家之後,課上沒聽懂,不能順利完成作業,注意力就不能很好的放在作業上。

原因六:

教師因素,教育方式不當。

七歲孩子,自尊心開始成長,很多老師對孩子管教過於寬鬆或者過於嚴格,都會導致物極必反。

例如:

老師因為孩子過於吵鬧,特別是年輕老師沒有管理經驗,不能很好的穩定孩子的學習狀態,孩子的思維就不能放在學習上。

還有一種情況,過於嚴格,由於一次學生發揮不好或者一些其他因素沒有認真聽講,批評過度,孩子出現厭學情緒。

他肯定不可能把注意力放在聽課上,就出現了情緒對抗。

加上給家長告狀,加深了家長和學生的抵觸情緒。

綜上所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病根”有很多,不能一概而論,家長要做好分析,做到對症下藥!二:

解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家長要根據原因制定規劃,最好做到標本兼治。

達到孩子能夠在學習上專注的效果。

心理學行為治療理論指出孩子的注意力問題是父母與孩子互動的結果。

精神分析理論指出注意力問題是孩子與父母溝通的一種方式。

因此改變的方法就是替換一種新的溝通模式,然後學習新的學習習慣。

認知流派認為是孩子的認知引起了注意力問題,因此改變的方法就是改變孩子的認知。

鑒於此,我給家長幾點建議:

建議一:

讓孩子嘗試獨立,提高“自我意識”把無意注意變為有意注意具體方案有如下幾個:

一、孩子做事時,家長少干預。

如果孩子在沉下心來做某件事情的時候,特別是學習的過程中,家長做到不打擾孩子,抽身事外,做到不干預,少干預。

少干預體現如下:

1、孩子如果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家長是“隱形人”沒有什麼事情,是不能等孩子寫完作業才能解決的。

切記端茶送水等操作的發生。

2、給孩子獨立空間,做到互不干擾。

以前住房條件差,現在孩子有一個自己的房間應該是可以做到的。

孩子在房間內的時候,家長如果看電視或者玩手機等影響孩子的事情儘量不要干擾到孩子。

把孩子房間內可能影響到孩子注意力的電子產品儘量拿出來。

3、提高孩子對外界事物的興趣。

如果孩子對某件事物特別感興趣,可以盡自己所能,讓他研究並且提供一定的幫助。

如果孩子對外星人感興趣,買一些科普讀物,讓孩子自己去看,適當的情況下告訴如果想要深入研究就要學好數學學好科學,把孩子的注意力進行引導。

二、孩子的成長,長輩儘量少參與。

很多長輩反客為主,成為了家庭教育孩子教育的主力軍。

這個時候家長要與長輩進行溝通,溝通之後。

讓孩子不要在過於寵溺的環境中成長,如果過度寵溺,後果就是自私任性,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久而久之,注意力就不會得到相應的鍛煉!建議二:

家長營造學習的家庭環境,讓孩子沉浸在環境中耳濡目染。

學習型家庭是家長孩子都在學習的狀態。

對策如下:

1、孩子的房間佈置一些與學習相關的圖片,多放置一些書籍。

讓孩子深處一個學習的環境中,比如適合孩子學習的一些地圖,一些少兒讀物。

2、如果孩子對電子產品感興趣,進行引導,給孩子選擇一些適合孩子看的視頻科普類節目,比如《唐詩三百首》十萬個為什麼》等等。

3、家長不能幹過多影響孩子學習的事情,比如電視聲音過大,看個視頻樂哈哈,這樣無關的刺激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根本就無心把注意力放在課本上!建議三:

家長注意孩子的狀態,孩子是否是生理上的疾病。

如果孩子出現了,任何事情都無法專注的情況,家長需要考慮孩子是否是“多動症”如果孩子在醫院或者心理醫生的諮詢下,確實有“多動症”家長應該多配合醫生進行孩子注意力的康復訓練,這個訓練的週期可能很長,可能很累。

但是堅持肯定會有成效!建議四:

家長多與孩子溝通。

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如果說是外界因素對他影響更大,讓他具體說一說,根據情況,制定相應的策略。

比如:

怎麼最近學習的時候老是走神,是上課聽不懂嗎?還是想玩一會手機了。

這時候七歲的孩子通常會把最真實的想法說給你。

如果孩子說是上課沒聽懂,那麼家長如果能自己輔導的情況,找到孩子的薄弱點進行補習。

如果不能補習,幫孩子找一個合格的輔導老師進行輔導。

如果孩子是對電子產品,產生依賴感。

制定良好的獎懲策略。

如果作業完成的很好,正確率很高,可以獎勵孩子看一會手機。

但是約定好看的內容。

對孩子成長有幫助的,孩子感興趣看的。

總之,孩子注意力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問題。

需要家長和學生多配合,多交流。

往好的方向引導,孩子就能克服弱點,健康成長!最後關於成績,成績涉及的因素太多,注意力是其中的一個方面,但不是全部。

如果孩子養成了良好的注意力,成績肯定不會太差。

這是家長、老師和社會都要共同努力的一個話題。

最後,把一位出色的兒童教育專家孫瑞雪的一句話送給您,大家共勉!孫瑞雪他曾說過:

孩子只有通過反復的專注,才能深入事物的本質,才能觸摸事物的內在。

個人觀點歡迎交流,關注評論點贊!

回答3:

家長輔導孩子學習作業。

七歲的娃好玩、注意力不集中成績怎樣提高?家長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時,孩子好玩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拖拉…這些是很多家長頭疼的事情。

如何在寫作業中克服這些缺點?建議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進行嘗試解決。

首先,注意力的培養。

孩子的好玩好動是天性。

特別是在小學階段的孩子。

這個世界的一切對他們來說都充滿了新鮮和好奇。

這是他們認識和探知這個世界的過程。

作為家長可以從孩子的天性去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好玩好動,我們可以從玩的角度上來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拿出一個玩具來,家長可以講解一下這個玩具的玩法以及這個玩具的來歷等。

讓孩子的注意力停留在這個玩具上。

孩子在做一件事上有了專注力。

那麼在做其他事情的專注力培養就容易多了。

其次,合理的安排時間。

從小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家長可以給孩子制定作息時間表。

時間表制定的要合理。

比如不要讓孩子放學就讓他寫作業。

孩子在學校已經上了一天,如果放學就讓他寫作業,孩子會很煩。

可以留出一定時間讓他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時間要要體現出勞逸結合。

拿上筆寫作業就一直寫到完。

這樣是不可取的。

家長可以把孩子的作業進行分割,讓他分時間段的完成。

因為孩子的專注力是有限的。

時間過長會讓孩子很疲勞也會很煩。

最後,家長的陪伴。

孩子的成長過程。

家長的陪伴是關鍵。

孩子的天性是可塑的。

家長的陪伴是必要的。

回答4:

您好就這個問題我來說一說,在孩子的成長時期,其實比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陪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做父母的必須讓孩子懂得:

學貴有恆,即使面對困難與挫折,也應該堅持不懈地去努力。

家長要教會孩子合理的分配時間,和孩子一起制定時間表格,幾點起床,幾點睡覺,幾點學習寫作業,幾點玩遊戲,遊戲玩多久,並且能和孩子一起來認真的填寫,每天堅持,填寫表格是讓孩子明白,把事情分出輕重緩急,確定完成所需要的時間,堅持把事情做完並評判結果的重要性。

家長不指望孩子能理解其重要性,但家長必須做到的就是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強化這些技能。

只有這樣孩子就會養成一種好的習慣。

孩子寫作業貪玩,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等一些不良的習慣,家長看到就會頭疼,就會很煩惱,就會出言不遜”你已經無藥可救了”我已經沒法管你了”這個信號無疑會使孩子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念頭,從而就會做出更加出格的事情來。

所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合理的作息時間表是有必要的,培養孩子按照時間表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玩耍時間,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和自製能力,長期堅持,在沒有父母的監督的情況下也可以自覺的學習。

回答5:

7歲孩子的專注力一般是15-20分鐘,如果孩子能達到這樣的標準,是正常的情況!如果不能排除病理因素外,可以對孩子進行訓練;那麼成績提高這件事情,這個年齡的孩子,應該是引導孩子慢慢適應學習生活!訓練孩子注意力的簡單遊戲1、簡單的拼圖遊戲;可以選擇孩子喜歡的場景拼圖,由易到難;2、讓孩子閱讀帶拼音、圖畫的故事書,選擇孩子喜歡的;3、可以和孩子互動遊戲,寫下一組無規則的數字9-12,看一眼然後背給對方;當然還有很多類似遊戲,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選擇就好!輔導孩子寫作業禁忌1、全程陪應該在引導孩子,自己完成作業,家長幫助檢查,不要全程陪同;2、不要批評,應該用引導方式,比如孩子字寫的很草,可以寫出一個漂亮的字,和孩子進行對比,問問孩子哪個更漂亮,更喜歡哪一個,而不是批評、甚至侮辱,讓孩子從小埋下厭學的種子。

3、禁止對比,打擊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對比別家的孩子,來所謂的“激勵自家孩子”4、給孩子時間觀念,比如好孩子說20分鐘如果把作業完成的很好,那麼家長可以陪同做遊戲等。

5、孩子做得有進步,要及時鼓勵。

不要吝惜,或者像領導一樣提出還有進步空間,這是打擊孩子自信的最“最好辦法”1-2年級主要培養的是孩子學習意識和適應學習生活這個階段成績並不是主要的,主要是讓孩子明白,學習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是自己的事情,父母只是暫時幫助下,未來完全靠自己!而讓孩子懂得這個,是不能只靠說教的,具體如何做可以參看希望可以幫助您!家庭教育虎父說,關注+私信,可獲贈一本父親解救網癮、休學孩子的心路歷程!

回答6:

很高興回答您這個問題,其實我很能理解這位家長的心情,有句老話說是“七歲八歲的孩子狗也嫌”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是最躁動愛玩兒的年紀,我們身為家長要好好教導,在這個年齡我並不認同家長嚴厲的督促孩子好好學習,這個年齡要適當的引導,先給他建立起基礎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於他學習這個事情,要在他大一點的時候慢慢來,就比如說小學五六年級之後。

以下就是我給家長提的建議:

①家長要意識到日常生活中的言傳身教家庭教育,家庭生活密切相關,相互滲透,從家庭生活向孩子傳遞的家庭教育是長期性的,滲透性的,這影響著孩子未來的一言一行。

作為家長,要隨時隨地的以身為教,善於發現生活的啟示,及時對孩子進行教育與引導。

②我們要學會表達我們的愛,表達我們的善意,因為孩子和家長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庭這個小環境裏生活的,只有釋放自己的愛,才能讓家庭氛圍變得更加溫暖和諧,孩子也能在這種環境中健康成長。

③我們要學會傾聽,並且積極的向孩子表達我們的觀點,讓孩子們感受到我們是重視孩子的,是在認真聽他們說話的。

而不是敷衍了事,讓孩子得不到關懷和重視。

④大人要有合理並且具體的期望不要給孩子樹立一個遙不可及或者抽象的目標,家長要學會準確的把握一個度。

比如說有些孩子在找東西是家長就會說“在那兒啊,就在那兒啊”但實際上他確實沒有說出具體在哪兒,如果孩子找不到他就會埋怨孩子。

總而言之,就是不要只重視物質提供,也要重視對孩子的精神支持以及心理支持。

親子關係良好,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是雙贏的,我們要學會解決矛盾,而不是製造矛盾。

回答7:

你好,謝請。

我是漠北以北01,很高興為你解答這個問題。

題主說的小朋友好玩,注意力不集中,其實喜歡玩是孩子的天性,玩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而學習大多數的時候很枯燥,對學生很難說是一件有趣的事。

筆者就多年的教學實踐,對題主提出以下建議:

1、想辦法儘量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利用課程當中孩子感興趣的點來激發孩子的需要,進而轉化為學習動機和興趣。

2、多學些心理學知識,運用正面管教的原則和方法。

正面管教是美國心理學家簡.尼爾森創立的,她提倡和善與堅定並行,有權威、有規矩、也有自由。

向孩子表達無條件的愛,對孩子既不驕縱也不過分嚴厲。

3、幫助孩子樹立規則意識。

告訴孩子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不可以做的。

現階段,就要告訴孩子,你是學生,作為學生每天完成作業就是必須要做到,長時間打遊戲、看電視、玩玩具這些事是禁止的。

4、和孩子一起讀書,形成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

良好的家庭氛圍有助於孩子好的學習動機和習慣的養成,喜歡閱讀的家長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久而久之,孩子也會喜歡上讀書和學習。

5、培養孩子認真聽的習慣,訓練注意力。

從上小學開始,我們傳統的授課方式還一直是老師講,學生聽,所以傾聽很重要。

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聽的能力。

如給孩子講一個故事,讓孩子認真聽,聽完讓他復述一下,看他聽的是不是認真,是不是能抓住重點。

一般會聽課的孩子,學習都不會差。

以上是對喜歡玩、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的一些建議,希望能幫助到你,如有不同意見和建議,請在評論區留言,謝謝!我是漠北以北01,讀書點亮生活,關注我,與你一起學習,一起分享孩子教育成長的點點滴滴!

回答8:

1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平時在生活中,借助生活即時的情景問孩子:

你知道西瓜是怎麼來的嗎?西瓜籽有什麼用嗎?我們吃的是西瓜的什麼部位呢?西瓜在什麼季節結果呢?吃每種食物都可以提很多問題,同時還可以講相關的故事和詩詞。

比如吃紅豆時讀紅豆詩,吃黃豆時讀“煮豆燃豆萁”這樣可以讓知識與生活建立起聯繫,讓孩子明白知識的意義,同時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遊戲中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可以讓孩子拼拼圖、堆樂高、畫畫等,這些遊戲都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3.多表揚孩子,對孩子進行正面管教。

每個孩子內心都是自尊自愛,渴望被欣賞被認可的。

但孩子好的表現被表揚,這就是加強這種行為。

當孩子做得不好的時候,啟發孩子想:

怎麼可以更好?

回答9:

您好,我是一個小學二年級孩子的媽媽,我認為一個做作業都愛玩的孩子,學習成績很難提高,學習成績是一個孩子綜合能力的表像。

要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要從以下幾個習慣去調整:

一、學習態度的轉變做作業是一個孩子每天必須要做的事情,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好玩,說明孩子的學習態度還不夠端正,孩子還處理被動的學習狀態,是大人“要我學”而不是“我要學”的狀態。

所以我認為,如果孩子的學習態度不轉變,您給孩子講太多的學習方法、學習理論,孩子都不會往心裏去的。

我要學”這種狀態,也是大部分孩子欠缺的,平時在日常生活中,要靠家長不斷的強化孩子為什麼要努力學習,是為了自己而不是別人。

像我們這次疫情的鐘南山爺爺,用自己的知識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更通過知識幫忙中國和外國很多受病毒感染的病人,像這種例子,要給孩子多多舉例。

二、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習慣的培養,對於孩子的學習成績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個學習習慣差的孩子,成績大多不怎麼樣。

在做作業前,預習的習慣,讓孩子在上新課前,根據預習單,預習課文,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提前瞭解課文內容,熟悉課文。

上課認真聽課的習慣,只有認真聽課,才能吸收老師上課講課內容。

課後認真做作業的習慣,做作業前,把吃東西、洗手、喝水等等一系列藉口全部在做作業前完成。

在獨立的房間裏面獨立完成作業,並且給自己設定時間,做作業要有時間概念。

三、家庭父母的模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都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當孩子的成績上不去的時候,要和孩子坐下來一起分析原因,和孩子好好溝通。

孩子做作業好玩,不認真,這個是由於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從自己原因去分析,查找原因,及時調整,給孩子做出榜樣作用。

回答10:

孩子走神和小動作是有生理心理原因的,建議您看我的文章《揭秘孩子走神、小動作》揭秘孩子走神、小動作A安其心2020-04-1409:

57:

27今天為大家解密最讓家長和老師頭疼的問題孩子走神和小動作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我們先來看一個簡單的例子,豆豆上課,看著窗外,開始愣神,不知道在想什麼,半天回不過神來。

老師過去敲敲桌子,一下子回過神來,不好意思的看著書本。

沒過一會兒,又開始愣神。

就這樣一節課過去了。

回到家裏,媽媽陪著寫作業,身體扭來扭去,一會兒撿橡皮,一會兒去喝水,半個小時的作業,磨磨蹭蹭2個小時完成。

我相信很多家長聽到這個例子都深有感觸,一臉無奈,我家孩子就這樣,可把我氣壞了。

不提學習其樂融融的一家人,一提學習就雞飛狗跳。

讓我們回到例子本身,對其進行分解。

豆豆讓家長苦惱的行為有2個,第一愛走神,第二小動作特別多。

所以,今天的主題圍繞這兩個行為展開,共介紹4方面的內容,第一,我們需要瞭解走神的原因;第二我們有什麼辦法減少走神;第三小動作多的原因是什麼;第四我們有什麼辦法減少小動作。

讓我們先來說說第一部分,孩子為什麼這麼愛走神?我們先來看看走神的定義,走神是一種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適用於各種年齡階段。

這裏面需要注意的是,適用於各種年齡階段。

走神這種現象很常見,不僅孩子走神,成年人也經常走神,比如我們在開無聊的會議,聽不重要的講座也經常走神。

看到這裏,家長們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我們也經常有的行為,是不是該對孩子降低一下要求。

那讓我們瞭解一下走神到底為什麼?他是有生理和心理基礎決定的。

第一個原因,走神是大腦對於外界事物進行調節的一種應激反應,說白了就是大腦自己刺激自己。

大家都有這樣的體驗,當我們覺得無聊或者大腦不興奮的時候,更容易走神,是因為大腦需要不斷接受外界刺激,來進行自我完善,是大腦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

大家可能會疑問,我走神的時候大腦一片空白,為什麼說大腦在進行自我刺激?明明在休息。

其實不然,科學家發現,走神時大腦的血流量只比精神集中時低5~10個百分點,而活躍區域面積比精神集中時還要大。

功能性核磁共振表明,我們在走神的時候,大腦負責集中注意力的腦區會沉浸下來,負責評價、回憶、想像的腦區異常活躍,這也就是我們走神的時候為什麼會天馬行空。

從科學的角度講,大腦從來不會真正休息,那麼一個由來已久的謎團也就能說得通了:

為什麼大腦需要耗費人體20%的能量,但我們已知的大腦活動其實只需要5%的能量呢?科學家將剩下的15%的能量稱作大腦的“暗能量”正是休息狀態下的大腦活動耗費了這些能量。

也就是說,大腦是天生工作狂,走神對大腦來說是另一種工作狀態而已。

家長會更疑惑了,走神這麼浪費能量,就別走神了。

其實在歷史的長河中,人類不斷進化,保留下來的行為肯定會有意義。

原因在於剛才提過大腦需要複雜多變的刺激來對自己的大腦系統進行維護。

一旦外界提供的刺激不充足,大腦維護就會受到阻礙。

無聊就是大腦刺激不足夠的表現。

走神的意義就是為了戰勝無聊。

我相信說到這裏,家長應該明白,走神是人類共有的特性,孩子可能覺得無聊才會走神,那我們應該做的就是讓大腦得到足夠的刺激,從而減少走神。

走神的第二個原因是前庭器官發展不足導致。

家長可能又疑惑了,什麼叫前庭器官呢?人有7大感覺,其中4個最基本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大家都很熟悉。

前庭覺是另外一個感覺通道,他的感受器位於我們的內耳窩內側,是人體對自身運動狀態和頭在空間位置的感受器。

家長只需要瞭解前庭器官的作用是什麼?前庭器官會接受眼前的視聽嗅味觸等感覺資訊,經過前庭神經核進行過濾,將資訊再傳遞到大腦,使大腦不至於太忙碌,注意力才能集中。

有的孩子,你會發現,你叫他,他不一定搭理你,你叫了好幾聲,他才回復你。

你問孩子,我叫了你這麼久,你都聽不到嗎?孩子一臉無辜的說,我剛剛聽到。

如果我們的孩子經常這樣,家長要注意了。

我們的孩子可能前庭器官發展不足。

孩子接收的資訊太多了,太混亂,抓不住重點,不知道要注意什麼。

家長這時候就會問,前庭器官如何發展呢?前庭器官其實在胎兒期就開始發展了。

一般順產的孩子前庭發展會更好,因為前庭影響平衡感,胎位正確就是平衡感的表現。

聽到這裏家長會苦惱,我家孩子是剖腹產怎麼辦?沒關係,孩子出生以後前庭器官不斷發展,比如孩子學抬頭,爬行都是前庭器官不斷發展。

前面我們提到的都是走神的生理原因,那接下來說一下走神的心理原因。

走神是孩子緩解壓力的方式。

聽到這裏,家長可能要暴跳如雷了,作為孩子,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有什麼壓力。

其實家長可以靜下心想一下,我們一直告訴孩子你應該學習,但是很多家長卻沒有告訴孩子學習的標準是什麼。

和家長的每日互動,大部分都和學業有關系,當孩子不知道父母的標準是什麼,家長不教給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孩子越來越得不到家長的理解。

而家長一直要求孩子,你要做的好,孩子就會覺得很無助,腦子裏面全是情緒和想法,這些已經讓孩子身心疲憊。

所以上課、回到家用走神來應對自己的壓力。

或許您不能理解,就這一件事情,還讓它想的如此複雜。

但是孩子終歸是孩子,他的思想意識並不成熟,克服焦慮是他的本能,孩子自我保護的方式。

到這裏,我相信家長們瞭解了孩子走神的生理和心理原因。

也會更加寬容孩子走神這件事情,作為家長應該做的就是降低自己的期望,因為杜絕走神是不可能的。

如果想消滅走神,只能消滅帶來走神的客觀事物本身。

所以接下來讓我們聊聊減少走神的好方法。

第一,我們知道走神是不可避免的,那麼我們就可以通過支配走神,達到課堂品質。

可以選擇課前走神。

這個方法,對於大孩子來說會比較好操作,對於小孩子操作起來就比較難了。

對於發散性思維的孩子,你可以讓他試著課前想一個事物,比如蘋果,發散性思維好的孩子,沒准會想到亞當夏娃了,聽到鈴聲響就收住自己的小想法。

第二個方法針對走神的生理特點,我們通過刺激前庭器官,提高大腦過濾資訊的能力,使注意力更加集中,從而減少走神的頻率。

推薦一些家裏方便好操作的活動。

前庭系統可以幫助我們來維持各種功能,首先是抗重力感,讓我們身體可以平衡的站在地面上。

第一,所有抗重力抬頭的專案都會刺激前庭器官,比如小燕飛、趴地推球、小推車等,根據孩子體力情況,每天10-15min,微微出汗最佳。

第二,旋轉類專案刺激前庭最有效,推薦專案摸牆轉。

旋轉中還能保持平衡的能力是刺激前庭的有效手段,久轉不暈和一轉就暈都是前庭不好的表現。

這個操作是需要專門的感統訓練師來指導最好。

需要轉完以後看眼球的狀態,一般情況下可以從20圈開始,左轉完右轉,切記不能一會左一會右。

轉完以後微微暈,不眼顫。

無感覺或者吐了就要適當增加或者減少單次量。

在做旋轉的時候,一個時間段做一組即可。

第三,針對聽覺、視覺進行訓練,目前孩子聽課以聽通道為主,視通道並用的雙通道接收。

增加孩子聽和視的能力,提高孩子敏感度也有助於減少走神。

下麵分享幾個關於聽覺和視覺家庭小遊戲和專案,家長們可以借鑒一下。

聽分辨分享2個小遊戲。

第一,準備不同的器具,鍋碗瓢盆等和一雙筷子,用筷子敲擊讓孩子聽高低音;第二,聽節奏快慢走,通過家長用拍手的形式快拍和慢拍的節奏來讓孩子快走和慢走。

這兩個遊戲可以讓孩子聽的分辨能力更強,聽覺更敏感。

平時在家裏可以帶孩子聽繞口令,說繞口令,看孩子的聽說通道是否一致。

第二個是聽廣度的遊戲,廣度顧名思義是讓孩子聽一句話的時候,能夠聽到更多的字。

提供給家長一個很好玩的遊戲叫學電視,家長可以隨便找一個電視節目或者喜歡刷抖音的家長直接找個抖音段子就可以。

家長一句句的學,要和視頻裏的話一模一樣,孩子認真聽,挑家長的錯,這個遊戲孩子可喜歡玩了。

挑家長錯這件事情孩子還是很樂忠的,平時家長總挑孩子的錯了。

家長需要注意的是,這些遊戲要家長有參與,在玩中提高孩子的能力。

另外再提供一個提高聽知覺,減少愣神提高注意力的聽覺專案,叫即時聽寫。

操作過程是,家長可以任意說一組數字,在10-15位左右,說的要比孩子寫的快1-2位,讓孩子不抬頭邊聽邊寫,每天練習10組。

需要注意的是數字不要按照順序說,比如123,要打亂如533605。

如果想跟上,走神可是做不到的,經常訓練的孩子會發現走神現象明顯減少。

對於視知覺的訓練最經典的專案就是劃消,可以練習孩子的視廣度、視分辨。

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比如3min內和家長比賽看誰找的多。

操作為,從左往右一行一行的,像看書一樣,找到某個字或者某個圖形劃掉,邊劃邊數。

時間到了家長和孩子各自彙報找到多少個。

家長可以通過比賽的性質來進行,但是家長不要太快了,容易挫傷孩子自信心。

同樣的時間,找同樣的字,有的人找的多,有的人找的少,家長還可以檢查一下是否有丟漏,這就是視知覺能力的差別。

但是做這個題的時候,是不是想走神就不太容易了。

家長可以帶孩子經常在家裏比賽做,對提高孩子視知覺很有幫助。

第四個是家庭教育手段,這一塊我們放到後面和小動作一起來說。

下麵讓我們來說說讓家長和老師頭疼的另一個問題小動作,是因為什麼呢?首先,家長會說,同樣的班級,有的孩子就能乖乖聽課,為什麼我家孩子就動來動去。

其實這是由每個孩子的大腦神經活動類型決定的。

心理學家巴普洛夫提出4種大腦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對應4種不同氣質類型的孩子分別是興奮型、活潑型、安靜型、抑制型。

興奮型的孩子就非常容易興奮;活潑型的孩子就會活潑好動;安靜型的孩子很安靜;抑制型的孩子容易壓抑自己。

孩子的行為是由他們的神經類型決定,所以我們看到孩子課堂上動來動去,其實是興奮型和活潑型孩子克制自己的結果。

有的家長說孩子就是故意氣他,越說他越動的想法可能並不正確。

課堂上動來動去,操場上瘋跑的基本上就是興奮型的孩子。

家長想我怎麼這麼倒楣,生了一個興奮型的孩子。

其實氣質類型無好壞之分,每一種氣質類型的孩子都有他的優勢和不足。

興奮型的孩子積極熱情,做事有充勁,抗挫折能力強,是別的類型的孩子不能比的。

林黛玉就是典型抑制型,想到這個例子,我想家長應該對氣質類型會有一個更好的認識,也能更好的看待自己活潑好動的孩子。

第二是因為孩子的本體感還未發展完善。

剛才提到的7大感覺,除前庭外的另一個是本體感,本體感在所有感覺中最後發展,本體感是對自己身體狀態的覺知,幫助我們判斷空間位置。

本體感的感受器是我們的的骨骼肌肉關節等。

小學低年級孩子骨骼和肌肉的耐力都比較弱,一個動作堅持的時間不能太長,大腦神經系統,興奮大於抑制,表現出來就是活潑好動,精力非常充沛。

現在小學一節課40-45min。

對於低齡孩子來說,是非常大的挑戰。

善於觀察的老師和家長會發現:

孩子在上課,或者做作業之前都會有一很混亂的時間,從上個活動中沒有抽離出來。

5min以後,孩子才進去狀態。

15-20min以後神經系統又開始興奮。

如果不是在課堂上孩子已經開始大跳大叫了,正是因為孩子知道,自己在上課,大動作轉變為小動作,隨著本體感的增強孩子的小動作會逐漸減少。

孩子小動作多還可能是觸覺失調導致,這就是第三個原因。

觸覺的感受器是我們全身的皮膚。

對於觸覺異常的孩子,不適應的感覺會讓他們很難受,比如教室的溫度,座椅的材質,有的人覺得皮毛摸起來很舒服,有的人就會覺得很難受,就是觸覺不同的原因。

觸覺失調嚴重的孩子還會導致失眠。

第四,孩子小動作多的心理原因是他的無意注意在低齡階段佔優勢。

小學低齡的孩子,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無意注意佔優勢。

無意注意又叫做不隨意注意,沒有預訂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的對一定事物所產生的注意。

課堂上風吹草動都會引起孩子的無意注意。

比如教室窗外突然飛過來一只鳥,在家裏孩子寫作業門外一點響聲都會讓孩子抬頭去看,就是這個原因。

孩子對於新穎的,強度大的,運動的外部情況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像寫作業抄作業、單一的講課方式,很難引起孩子的無意注意。

孩子被無關事物吸引就是小動作的外顯形式。

孩子小動作多的另一個原因是家長干預的手段。

總是用否定的方式進行干預,在家長教育方式部分我們會展開來說。

孩子小動作的多的原因我們搞清楚了,那我們就想想如何減少小動作。

第一,提高孩子的本體感,簡單來說,就是讓孩子多進行跑跳等大運動。

讓手腳器官同時動起來,使腦神經功能更完善。

日常生活中多進行跳舞、拍球、跳繩等運動,不僅能使孩子的腦神經系統更加穩定,同時能夠增加孩子的協調性和靈敏度。

第二,對於觸覺失調的孩子,提供幾個簡單易操作的方法。

孩子洗澡的時候用不同溫度的水溫,擦洗的毛巾要不同材質、穿不同材質的衣服、蓋不同材質的被子。

家長每天15min以上的不同力度的全身按摩,改善孩子的觸覺問題。

第三,分段式學習加獎勵的方式。

由於孩子的神經系統發展並未完善,對於興奮型的孩子,持續做一件事情太難了。

所以讓孩子學習或者寫作業每次時間不能太長。

我相信很多家長肯定嘗試過,要求孩子一動不動不可商量一次性完成所有作業,結果就是孩子小動作更多,開始磨洋工,結果1小時的作業能寫2小時。

家長可以採用分段作業的方式,要求孩子先做一科作業,根據這一科的時常來安排。

如果作業在25min內可以讓孩子一口氣做完,做完之後獎勵孩子玩幾分鐘自己喜歡的遊戲。

稍微休息一會,然後開始另外一科,如果這一科需要1個小時,分為幾個25分鐘。

如此迴圈,到作業寫完。

特別注意,中間的獎勵要是他真心喜歡的,不然會影響效果。

第四,家庭教育手段。

我們在這裏重點說幾個小方法改善我們的教育手段。

試想一個畫面孩子上課走神,小動作特別多,老師會批評孩子的同時告訴家長孩子的情況。

家長聽到老師的回饋第一反應還是批評孩子。

同樣的話孩子一遍遍的聽到批評,根本引起不了孩子的無意注意。

聽多了根本進不了孩子的耳朵。

家長更多的是批評並沒有給到孩子相應的方法。

這個時候我們家長該怎麼做?第一個小方法,把不要做什麼改成你要做什麼。

為什麼這樣做呢?否定句是被內隱的,我們做個遊戲。

請閉上眼睛,我開始說了:

你不要想大象,千萬不要想,千萬不要想白色的大象。

您的感覺是什麼?控制不住的想大象。

您可能都在什麼時候見過大象,大象有多大了。

這就是否定首先被啟動的是否定的答案,如你不要吃糖,我先聽到的就是吃糖。

年齡小的孩子資訊加工能力有限,對於否定句不能很好的理解。

所有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要直接說你需要的是什麼,而不是什麼。

比如,你看到孩子動來動去,不要說不要動了,可以說,請你坐好。

再比如你和孩子說,你不要吃糖了。

你可以說,我們吃點水果吧,吃糖多了牙齒就疼了。

家長可以回家試試,將自己的否定的句子,全部轉換為肯定句,您的孩子有什麼變化。

第二,讓孩子明確知道父母的期望是什麼,他們就有行動的目標感,正向引導。

舉個例子,當你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看到孩子走神或者小動作開始的時候。

您說,你這個字寫得不錯呀,看看接下來能不能寫更好的。

這句話中沒有批評,讓孩子在誇獎中把注意力拉回。

再比如,你看到孩子不停的動,你可以說,來讓我們坐直了,接著寫等等。

第三個小方法是採用提問或者請求的方式來引起孩子的注意。

人類都是偏向於去幫助別人的,人有被尊重的需要。

比如。

我現在有一個小小的疑問,想讓豆豆來幫幫我,這個時候你的孩子一定特別樂於幫您,同時將注意力拉回;當你發現孩子走神了,可以說,這道題你都會計算呀,這麼厲害,能給媽媽講講嗎?孩子肯定特別欣然的幫您解答。

其實家庭教育是很深奧的話題,在家庭的教育中要給孩子足夠的信任和理解。

家庭教育中,家長更多的是給到孩子具體目標、信任和理解。

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要,沒有人比自己更瞭解自己,自己鼓勵自己能夠克服所遇到的暫時的困境。

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出生的孩子如同一張白紙,而父母需要做的就是陪同孩子長大,相信孩子,理解孩子,創造和諧的環境,讓孩子在愛與支持中自我成長。

回答11:

7歲的娃在輔導寫作業時注意力不集中,關鍵是對作業和學習不感興趣,父母親主要從興趣方面對孩子進行引導。

這時候的孩子應該處於一年級或者二年級,學習的知識內容相對比較簡單。

如果是語文,主要是朗讀和生字認識,數學主要是簡單的加減法和乘除。

在語文方面應該引導孩子讀一些故事書,數學方面可以利用平常生活中的數量加減,來引導孩子對具體的數字有更形象的認識。

7歲的孩子本來注意力就很難長時間集中,根據孩子的特點在輔導功課時,儘量把時間壓縮短在孩子能夠接受的範圍內。

為了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可以在每天完成作業以後跟孩子討論一些有趣的事情。

比如歷史方面的,比如生活方面的,比如科技發展方面的,讓孩子能夠產生一些美好的憧憬。

可以告訴孩子,如果想進一步獲得更深的知識,那麼要從現在開始學習,只有把基本知識打牢了,才有能力探索更加深奧的科學世界。

在小學低年級不要過分強調成績,而應該培養孩子學習興趣,只有孩子對學習感興趣了,他才會自主去學習。

我是@大叔熊大,一枚熱心教育的行銷總監。

小小分享,希望能觸動和激發你內心的那份靈感,收穫一點感悟,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有什麼看法和建議,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如果喜歡的話,那就請點個贊,轉發和收藏吧!

回答12:

這是剛上小學的年齡。

上小學,家長必↙∫須陪伴孩子學習。

這個階段,是孩子大腦高度成長的階段,成長很快,陪伴是十分必要的,要讓孩子在小學階段養成優良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如果在幼稚園階段生活習慣設培養好,還要重新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怎樣陪伴呢?先說學習習慣的培養。

每天下午放學回來,由父親陪伴學習,先復習當天功課,然後開始完成作業,復習後做作業才有效率。

再後預習明天的功課。

預習一定要認真,通過預習,應該達到基本弄懂了,還‘要能提出問題,帶著問題去聽課,當堂解決問題,不留後遺問題。

每天都要這樣做。

形成孩子的學習習慣。

切記不能只完成作業就了∫事!在陪伴過程中,還要培養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培養獨立精神。

再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幾點起床,幾點′睡覺,幾點和父親一起去跑步,幾點吃早點,幾點上學。

晚上要自巳洗臉洗腳洗屁股,自已洗自巳的內褲,背心。

逐步學會詵衣服,逐步幫媽媽做家務。

孩子的事孩子自己做,孩子的問題孩子自巳的決,培養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和孩子發生矛盾,大人不要忿道,由孩子目已解決,該道歉的道歉,該認錯的認錯,該賠賞′的賠賞。

決不能嬌慣孩子,驕慣只能培養自私和不孝。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已关闭!
picture loss